?庐陵故郡、厚重邃远,田畴沃野、展新画卷。晨光初照,敦厚镇厚丰村月形湖畔,古樟树影婆娑,村民刘大爷正将刚捕捞的鲜鱼装筐发往县城商超;圳头古村青石巷里,游客驻足观赏非遗文化墙上斑驳的“鼓板月”浮雕;新建的休闲广场上,村文艺队正在排练采茶戏《古村新韵》……
近年来,厚丰村紧扣“村庄美、产业兴、治理好、乡风和、百姓富、集体强、用碳低”目标,蹚出************居图”。
筑牢基层堡垒 古村焕发新机
******服务中心,只见墙上“头雁领航”队伍公示栏格外醒目。6名村干部中既有深耕基层30年的“老黄牛”,也有返乡创业的90后“新农人”,2名后备力量正在文旅项目一线历练。这支平均年龄45岁的队伍,正成为激活古村发展的“红色芯片”。
“我们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,让党员冲在治理前沿。”村党支部书记刘万义介绍,支部32名党员中,12名青年党员牵头组建古村守护队,老党员领衔“银发调解团”,在古建修缮、矛盾调解中亮身份作表率。2023年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,正是党建引领下改革的生动实践:将新建村部出租运营文旅酒店年入80万元;闲置的老村部出租年租金增收16万元;月形湖生态景观开发带动周边土地租金上涨;27户村民将明清老宅改造成民宿餐馆,户均增收3.6万元。
山水点墨成金 产业破茧成蝶
漫步笔架山麓,“光伏”“水产”种养基地展现生态经济新图景。“每年水面养鱼收益2.88万元,山地光伏发电增收5.5万元。”谈及经济效益,技术员算着“阳光账本”。
在五马回槽古建筑群,青砖黛瓦间飘来阵阵茶香。“古村茶舍”里,非遗传承人刘师傅正在教游客制作擂茶。“老宅年租金只要2000元每月,创业压力小,我们信心很足。”如今,村里已发展特色民宿30家、农家乐6户,带动各类农产品年销售超3万元。
精绣治理经纬 织就幸福锦缎
夜幕降临,太阳能路灯照亮硬化一新的村道。村民广场上,“法治夜话”活动正酣。“电动车充电要注意,飞线隐患要警惕……”网格员用方言快板宣讲安全知识。这得益于“三级网格+平安建设”治理模式:8个网格配备35名微网格员,95%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。
******大学的刘皓宇展示着“爱心基金会”颁发的奖学金证书。通过“乡贤捐助+村民众筹”,村里已累计发放助学金5.6万元,帮扶困难群众480余人次。“银发调解团”年均调解纠纷100余起,村民满意度高达95%见证着善治温度。
文脉薪火相传 古韵今风共舞
古祠堂里,孩子们跟着老艺人学扎龙灯;非遗文化墙上,“中秋拜月”场景浮雕栩栩如生……厚丰村将文化传承融入现代生活,让古村既有“老味道”又有“新气息”。
“鼓板月不仅要进博物馆,更要活在百姓家。”村里将移风易俗融入传统鼓板月表演,新编《乡村振兴谱新篇》等曲目,既保留“击鼓鸣板、踏月而歌”的古韵,又增添“垃圾分类、邻里和睦”的新词。这种创新让传统民俗登上《人民日报》头版,更成为凝聚乡情的文化纽带。
古樟亭亭如盖,见证着沧海桑田;月形湖碧波荡漾,倒映着时代新颜。从“资源沉睡”到“沃土生金”,从“粗放管理”到“精微治理”,厚丰村在庐陵大地上书写着业兴民富、景美人和的振兴答卷。(李程仁、周宇波、徐瑞春)